直播间虚假宣传涉及哪些刑事责任 | 法律解析与案例分析

刑事法律常识2天前发布
32 00

直播间虚假宣传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,还可能触犯刑法,涉及诈骗罪、虚假广告罪等刑事责任。本文通过案例解析和法律条文,详细探讨直播间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,帮助商家和消费者了解相关风险。

直播间虚假宣传的法律风险

现在直播带货火得不得了,但有些主播为了卖货,啥话都敢说,啥牛都敢吹。这种行为不仅让消费者上当受骗,还可能把自己送进监狱。那么,直播间虚假宣传到底涉及哪些刑事责任呢?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。

1. 诈骗罪:虚假宣传的“重灾区”

直播间虚假宣传最容易触犯的就是诈骗罪。比如,某主播在直播间卖“限量版”球鞋,号称全球只有100双,结果消费者收到货发现是假货,而且根本不是限量版。这种行为就涉嫌诈骗。

根据《刑法》第266条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
举个例子,2022年某知名主播因在直播间虚假宣传某品牌化妆品,被消费者举报后,最终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并处罚金50万元。

2. 虚假广告罪:夸大宣传的“紧箍咒”

除了诈骗罪,虚假广告罪也是直播间虚假宣传的常见罪名。比如,某主播在直播间卖减肥药,号称“一周瘦10斤”,结果消费者吃了不仅没瘦,还出现了健康问题。这种行为就涉嫌虚假广告罪。

根据《刑法》第222条,广告主、广告经营者、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,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,情节严重的,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
2021年某主播因在直播间虚假宣传某保健品,被消费者举报后,最终以虚假广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,并处罚金10万元。

3. 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:假货的“终极惩罚”

如果直播间卖的是假货,还可能触犯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。比如,某主播在直播间卖“名牌”包包,结果消费者收到货发现是假货。这种行为就涉嫌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。

根据《刑法》第140条,生产者、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、掺假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,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,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,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,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
2020年某主播因在直播间销售假冒名牌手表,被消费者举报后,最终以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,并处罚金100万元。

直播间虚假宣传的预防与应对

对于商家来说,避免直播间虚假宣传的最好办法就是诚信经营,不夸大、不虚假宣传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遇到虚假宣传要及时举报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1. 商家如何避免虚假宣传

首先,商家要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宣传内容一致,不能夸大其词。其次,商家要保留好商品的质检报告、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材料,以备不时之需。最后,商家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法律培训,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。

2. 消费者如何应对虚假宣传

首先,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保留好直播间的截图、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。其次,如果发现商品与宣传不符,要及时向平台举报,并向消费者协会投诉。最后,如果涉及金额较大,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,追究商家的刑事责任。

未来法律趋势预测

随着直播带货的快速发展,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。未来,直播间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可能会更加严格,商家和消费者都需要提高警惕,避免触犯法律。

引用法律、法规、司法解释名称及具体条文:

  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140条、第222条、第266条
  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第55条
  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55条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